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政策 >> 文件公告

【媒体解读】广州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升级版”

时间:2025/9/1 18:04:45 作者: 点击数:

未来三年惠企资金超10亿元

8月29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2025年第17场),介绍《广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若干措施》从强化梯度培育、激发创新活力、强化金融支持、深化数智化改造、促进融通发展、优化综合服务、强化组织保障等七大方向提出25条扶持措施,全面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这次实施的《若干措施》,是之前市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的升级版,比之前的政策更全面、更具体,扶持力度更大。未来三年,《若干措施》的各项惠企政策资金将超过10亿元。

精准激励  培育梯度链条更加完善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举措。

如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局局长黄符伟介绍,《若干措施》构建了更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提出健全广州市“小微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真金白银”持续强化对企业的支持,延续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针对不同培育阶段的中小企业给予精准的企业奖励激励措施,培育梯度链条更加完善。

支持创新  更大力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源泉。2024年,广州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平均专利数为8.66件,“小巨人”企业平均专利数为40.93件,远高于同等规模企业。

为了进一步支持创新,《若干措施》以更大力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设置多个额外奖补。其中,对符合新品先试首用的装备产品按不超过单台(套)销售价格30%给予奖励;在原扶持技术改造政策基础上,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额外奖励;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增资扩产“小巨人”企业,额外再给予100万元奖补;对符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政策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按核定投入的50%给予最高150万元补助。

促进集聚  安排专项资金开展融资服务

黄符伟介绍,《若干措施》以更有效的措施促进集聚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融资服务、供需对接等活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对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专精特新园区”运营主体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广州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俞薇表示,通过启动“益企共赢计划”、搭建股权融资对接平台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

今年4月,广州市正式启动“益企共赢计划”,主办银行基于多维度的尽职调查,在企业发展前期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和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并协调股权投资等各类非银机构提供综合服务。截至8月末,广发银行、广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三家试点银行已累计签约企业超590户,签约金额超250亿元,涵盖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机器人等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

护航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等保障更全面

《若干措施》还提供更加全面的要素保障,护航企业发展。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出让土地、分割转让产业用房时,所考核的投资强度与税收贡献等标准可调低不超过30%,降低企业用地门槛。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级管理、核心技术人员优先纳入人才计划,在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做好属地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处于成长期,资金主要投向研发与生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多元化弹性供应+灵活转换组合’政策,降低用地启动门槛。”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方武祥介绍,“多元化弹性供应”覆盖工业、物流仓储、科研、全自持商服等用地类型,提供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多种供应方式。而“灵活转换组合”则适配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如采用20年弹性年期出让的企业,投达产情况良好,运营10年后需增资扩产,可申请延长出让年限,支持良性发展产能扩张。此外,该局还通过优化支付规则,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通过提速审批服务,解决企业“拿地易、投产难”痛点;出台政策支持联合竞买,降低单家企业拿地门槛。

政策赋能  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未来三年,《若干措施》的各项惠企政策资金将超过10亿元。”黄符伟表示,下一步,市工信局将聚焦政策落地、服务优化和梯度培育,以推进创新赋能、数字赋能、集群赋能、要素赋能、服务赋能等“五个赋能”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创新赋能方面,将前瞻性布局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中心,支持企业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动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精准辅导和服务。

数字赋能方面,将用好广州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全国试点和省试点的政策,把人工智能应用赋能纳入奖补范畴,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两年内推动100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以上。

此外,市工信局将推进集群赋能,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30个以上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建中试平台,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要素赋能方面,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推动融资对接、供需对接、用地倾斜、人才引育、权益保障等,全力构建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服务赋能方面,定期举办广州市中小企业圆桌会,构建面向常态化的畅通政企沟通机制,协助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与企业共同成长。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扬帆行动”,成立中小企业出海联盟和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出海发展。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走进证券交易所活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培训服务。